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我捫心自問:「你是誰?」我自己答道;「我是人。」有靈魂肉體,聽我驅使,一顯於外、一藏於內。這是奧斯定(S.Aureli Augustini)在《懺悔錄》(Confessionum)中提出的問題與答案。而我選擇問自己喜歡什麼來定義我是誰,透過一個對象來說明自己的價值與意義,由我的世界來說明我是誰,這裡的世界指的是海德格(Martin Heidegger)所說的那種世界,意即個人世界。

        我的世界自我有意識以來,舞蹈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,直到最近,它正式成為我人生的重心,因為我選擇了繼續研究它並決定報考舞蹈評論研究所,很幸運的我如願考取,而這也表示我的人生從現在開始,正式和過去與舞蹈的關係確確實實的有了延續與發展。

        這條路是漫長的,一個人要弄清楚自己「要的是什麼」,比起知道「不要的是什麼」困難了許多。舞蹈是我天生就有的興趣,小時候的興趣轉變為人生計畫的一部份,這期間我曾經想放棄,因為看不到未來,對於未知感到恐懼,我懷疑自己的能力,不確定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,但是如果一個人不能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,活著有什麼意義呢?如果人生就是按部就班的沒有自主能力的一步接著一步走完,至少我知道我會很後悔。

         我喜愛的編舞家伍國柱帶著熱愛舞蹈的精神因為生病而過世了,這激發了我應該認真對待自己的夢想,隨著年齡增長,我學會用各個角度檢視夢想的可行性,如同當代倫理學家赫爾(Richard M. Hare )在《道德思維》(Moral Thinking )一書中將道德思維分成三個層面:直覺層面、批判層面與後設層面,受了四年哲學訓練,我深深明白喜歡一件事不是只依靠感覺和衝動,而是必須理性思考,評估可能性之後再去實踐。我沒有太過複雜的步驟,就只是在每次欣賞演出之後問自己會不會再對舞蹈所期待,無論演出我喜不喜歡,答案都是肯定的,我想我愛的不是舞蹈的外表/現象,而是它的本質,我有一股欲望想知道舞蹈的一切,就如同亞里斯多德(Aristotle)在《論靈魂》(De Anima)中所說的,行為總是和欲望相關,但要產生一個好的行為,還必須要有實踐智慧,意即選擇和思慮,於是我經過選擇和思慮,決定將欲望化為更實際的動機,付諸行動。

        這條道路還很長,我充滿希望,而希望中夾雜著恐懼(在確定考取之前則是恐懼夾雜著一絲希望),人總是對未知恐懼,但想清楚問題後,便有多一分的把握去面對。也是因為那位編舞家的作品讓我體認到,人雖然渺小,但意志力可以很強大,就如同在他的舞作《在高處》和《斷章》中,人們焦慮不安(不停抓癢或抖動身體),似乎找不到出口(拼命往上跳),但最後給了自己一些光(手電筒的光)或是希望(彩色的汽球)。人會因為挫折而失落,但人也可以鼓舞自己,這全在一念之間,地獄或天堂,就看你的選擇,而這也許也能對應到伍國柱在《在高處》所下的註腳:「原來在高處也是在最深處,最低處」(《聖經》彌賽亞書)

         編舞家死了,但他真的死了嗎?他也許是到了另一個世界,而他的精神還繼續在這個世界活著,在我的世界活著。

        人能認識歷史性的意義,因人本身是創造歷史的存有者,也因人是生活在歷史中。我透過我的成長背景了解自己,透過他人的生命經驗看到自己,透過自己的反思逐步建構自己的內在心靈,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,一一實現在生命中,而過去和未來的整合,在現在實現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